算法提高课整理
1 动态规划
数字三角形模型(1/4)
摘花生(线性DP)
Hello Kitty想摘点花生送给她喜欢的米老鼠。
她来到一片有网格状道路的矩形花生地(如下图),从西北角进去,东南角出来。
地里每个道路的交叉点上都有种着一株花生苗,上面有若干颗花生,经过一株花生苗就能摘走该它上面所有的花生。
Hello Kitty只能向东或向南走,不能向西或向北走。
问Hello Kitty最多能够摘到多少颗花生。
1.gif
输入格式 第一行是一个整数T,代表一共有多少组数据。
接下来是T组数据。
每组数据的第一行是两个整数,分别代表花生苗的行数R和列数 C。
每组数据的接下来R行数据,从北向南依次描述每行花生苗的情况。每行数据有C个整数,按从西向东的顺序描述了该行每株花生苗上的花生数目M。
输出格式 对每组输入数据,输出一行,内容为Hello
Kitty能摘到得最多的花生颗数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int n,m;const int N=1e2 +100 ;int a[N][N];int f[N][N];int main () {int t;cin>>t; while (t--) { cin>>n>>m; for (int i=1 ;i<=n;i++) for (int j=1 ;j<=m;j++) { cin>>a[i][j]; } for (int i=1 ;i<=n;i++) for (int j=1 ;j<=m;j++) { f[i][j]=max (f[i-1 ][j],f[i][j-1 ])+a[i][j]; } cout<<f[n][m]<<'\n' ; } }
优化
由于使用的都是上一行或者同一行因此可以进行滚动数组的优化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int n,m;const int N=1e2 +100 ;int a[N][N];int f[2 ][N];int main () {int t;cin>>t; while (t--) { memset (f,0 ,sizeof (f));cin>>n>>m; for (int i=1 ;i<=n;i++) for (int j=1 ;j<=m;j++) { cin>>a[i][j]; } for (int i=1 ;i<=n;i++) for (int j=1 ;j<=m;j++) { f[i&1 ][j]=max (f[(i-1 )&1 ][j],f[i&1 ][j-1 ])+a[i][j]; } cout<<f[n&1 ][m]<<'\n' ; } }
再进行优化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int n,m;const int N=1e2 +100 ;int a[N][N];int [N];int main () {int t;cin>>t; while (t--) { memset (f,0 ,sizeof (f));cin>>n>>m; for (int i=1 ;i<=n;i++) for (int j=1 ;j<=m;j++) { cin>>a[i][j]; } for (int i=1 ;i<=n;i++) for (int j=1 ;j<=m;j++) { f[j] = max (f[j],f[j - 1 ]) + a[i][j]; } cout << f[m]<<'\n' ; } }
数字三角形模型(2/4)
最低通行费
一个商人穿过一个 \(N×N\)
的正方形的网格,去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商务活动。
他要从网格的左上角进,右下角出。 每穿越中间 \(1\) 个小方格,都要花费 \(1\) 个单位时间。 商人必须在 \((2N-1)\) 个单位时间穿越出去。
而在经过中间的每个小方格时,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。
这个商人期望在规定时间内用最少费用穿越出去。 请问至少需要多少费用?
注意:不能对角穿越各个小方格(即,只能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且不能离开网格)。
样例中,最小值为 \(109=1+2+5+7+9+12+19+21+33\) 。
本题目只是上面一道题目的转化而已:
由于只能够走2*n-1
个格子,那么只可以向下走或者向右走。因此定义和解法也几乎与上面一道题类似。
状态表示:f[i][j]
表示从(1,1)到(i,j)的路径集合
属性:min
,因此需要初始化
状态计算同理:
f[i][j]=min(f[i-1][j],f[i][j-1])+a[i][j]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int n,m;const int N=1e2 +100 ;int a[N][N];int f[N][N];int main () {int t=1 ; while (t--) { memset (f,0x3f3f3f3f ,sizeof (f));cin>>n; for (int i=1 ;i<=n;i++) for (int j=1 ;j<=n;j++) { cin>>a[i][j]; } f[1 ][1 ]=a[1 ][1 ]; for (int i=1 ;i<=n;i++) for (int j=1 ;j<=n;j++) { f[i][j]=min (f[i][j],min (f[(i-1 )][j],f[i][j-1 ])+a[i][j]); } cout<<f[n][n]<<'\n' ; return 0 ; } }
数字三角形模型(3/4)
方格取数
设有 \(N×N\)
的方格图,我们在其中的某些方格中填入正整数,而其它的方格中则放入数字
0。如下图所示:
某人从图中的左上角 \(A\)
出发,可以向下行走,也可以向右行走,直到到达右下角的 \(B\) 点。
在走过的路上,他可以取走方格中的数(取走后的方格中将变为数字0)。 此人从
\(A\) 点到 \(B\)
点共走了两次,试找出两条这样的路径,使得取得的数字和为最大。
本题目可以用一个四维dp进行解决。
状态表示:f[i]][j][k][l]
表示第一个走到了(i,j).第二个人走到了(k,l)。
属性:max。
注意点:主要判断(i,j)和(k,l)是不是一个点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const int N=12 ;int f[N][N][N][N];int a[N][N];int n,x,y,z;int main () {cin>>n>>x>>y>>z; while (x||y||z){ a[x][y]=z; cin>>x>>y>>z; } for (int i=1 ;i<=n;i++) for (int j=1 ;j<=n;j++) for (int k=1 ;k<=n;k++) for (int l=1 ;l<=n;l++) { f[i][j][k][l]=max (max (f[i-1 ][j][k-1 ][l],f[i-1 ][j][k][l-1 ]),max (f[i][j-1 ][k-1 ][l],f[i][j-1 ][k][l-1 ]))+a[i][j]+a[k][l]; if (i==k&&j==l) { f[i][j][k][l]-=a[i][j]; } } cout<<f[n][n][n][n]; }
优化
其实并不需要开四个维度进行解题,可以开三个维度降低时间复杂度。
其中k
是表示走过的步数
,第二维度
i1
表示路线1的x
,第三维度i2
表示路线2的x
.
其中这两条路线中的y都可以通过y=k-x
推导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const int N = 15 ;int f[N * 2 ][N][N];int w[N][N];int main () { int n; cin>>n; int a , b , c; while (cin>>a>>b>>c,a||b||c) { w[a][b] = c; } for (int k = 2 ;k <= n+n; k ++ ) { for (int i1 = 1 ;i1 <= n; i1 ++ ) { for (int i2 = 1 ; i2 <= n; i2 ++) { int j1 = k - i1, j2 = k - i2; if (j1 >= 1 && j2 <= n && j2 >= 1 &&j1 <= n) { int t = w[i1][j1]; if (i1!=i2) t+=w[i2][j2]; int &x = f[k][i1][i2]; x = max (x,f[k-1 ][i1-1 ][i2-1 ] + t); x = max (x,f[k-1 ][i1-1 ][i2] + t); x = max (x,f[k-1 ][i1][i2-1 ] + t); x = max (x,f[k-1 ][i1][i2] + t); } } } } cout<< f[n+n][n][n]<<endl; }
数字三角形模型(4/4)
传纸条
一次素质拓展活动中,班上同学安排坐成一个 $ m $ 行 $ n $
列的矩阵,而小渊和小轩被安排在矩阵对角线的两端,因此,他们就无法直接交谈了。
幸运的是,他们可以通过传纸条来进行交流。
纸条要经由许多同学传到对方手里,小渊坐在矩阵的左上角,坐标 $ (1,1) $
,小轩坐在矩阵的右下角,坐标 $ (m,n) $ 。
从小渊传到小轩的纸条只可以向下或者向右传递,从小轩传给小渊的纸条只可以向上或者向左传递。
在活动进行中,小渊希望给小轩传递一张纸条,同时希望小轩给他回复。
班里每个同学都可以帮他们传递,但只会帮他们一次,也就是说如果此人在小渊递给小轩纸条的时候帮忙,那么在小轩递给小渊的时候就不会再帮忙,反之亦然。
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注意,全班每个同学愿意帮忙的好感度有高有低(注意:小渊和小轩的好心程度没有定义,输入时用
$ 0 $ 表示),可以用一个 $ 0 100 $ 的自然数来表示,数越大表示越好心。
小渊和小轩希望尽可能找好心程度高的同学来帮忙传纸条,即找到来回两条传递路径,使得这两条路径上同学的好心程度之和最大。
现在,请你帮助小渊和小轩找到这样的两条路径。
本题和上面方格取数一题一模一样,下面只需要证明为何一模一样即可。
首先,
从右下角回传可以等价为从左上角同时传两次。要想两个路径除了起点和终点之外没有交点,那么肯定有一条路径完全位于另一条的上方。
考虑路径有交点的情况:
img
只要把位于红色线段上方的蓝色线段交换颜色就可以了。
img
但是这个时候虽然满足了红色路径完全在蓝色的上方,但是却有交点。但是因为所有节点的权值都为非负数,那么可以证明这种情况永远不可能是最优解。比如以交点(2,2)为例,蓝色从(3,1)绕道或者红色从(1,3)处绕道一定不会比两条路径都从(2,2)处走差。
因此还是与上一题一致:
状态表示:$ f_{k,i_1,i_2} $
集合:$ f_{k,i_1,i_2} $ 表示第一个人从 $ (1,1) $ 走到 $ (i_1,k - i_1)
$ ,而第二个人从 $ 1,1 $ 走到 $ (i_2,k - i_2) $ (当存在的时候) 属性:$
max $
状态计算: 第一个点可以从上面和左边走过
第二个点也可以从上面和左边走过来 所以状态转移方程是 $
f_{k,i_1,i_2}=f_{k-1,i_1-1,i_2-1},f_{k-1,i_1-1,i_2},f_{k-1,i_1,i_2-1},f_{k-1,i_1,i_2}+t
$ (其中 $ t $ 是价值和,当 $ (i_1,k-i_1) $ 和 $ (i_2,k-i_2) $
是同一个点时,$ t=a_{i_1,k-i_1} $ 否则 $ t=a_{i_1,k-i_1}+a_{i_2,k-i_2}
$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#include <iostream> using namespace std;const int N = 60 ;int n,m;int a[N][N];int f[2 * N][N][N];int main () { cin >> n >> m; for (int i = 1 ;i <= n;i++) { for (int j = 1 ;j <= m;j++) cin >> a[i][j]; } for (int k = 2 ;k <= n + m;k++) { for (int i1 = 1 ;i1 <= n;i1++) { for (int i2 = 1 ;i2 <= n;i2++) { int j1 = k - i1,j2 = k - i2; if (j1 < 1 || j1 > m || j2 < 1 || j2 > m) continue ; int &ans = f[k][i1][i2]; int w = a[i1][j1]; if (i1 != i2 || j1 != j2) w += a[i2][j2]; ans = max (ans,f[k - 1 ][i1 - 1 ][i2 - 1 ] + w); ans = max (ans,f[k - 1 ][i1 - 1 ][i2] + w); ans = max (ans,f[k - 1 ][i1][i2 - 1 ] + w); ans = max (ans,f[k - 1 ][i1][i2] + w); } } } cout << f[n + m][n][n] << endl; return 0 ;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