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算机网络样题D
计算机网络样题D
填空题
1. MAC地址转EUI-64地址
答案:0201:4AFF:FE83:721C
解释:
1. 插入FFFE
:将MAC
00-01-4A-83-72-1C
拆分为00-01-4A
和83-72-1C
,中间插入FFFE
→ 00014A
+ FFFE
+ 83721C
。
2. 反转U/L位:首字节00
(二进制00000000
)→
02
(00000010
)。
3. 格式转换:0201:4AFF:FE83:721C
(IPv6接口标识符)。
2. 半双工以太网的冲突控制技术
答案:CSMA/CD(载波监听多路访问/冲突检测)
解释:
• 设备发送前监听信道是否空闲(载波监听)。
• 若检测到冲突(多设备同时发送),立即停止并随机延迟后重试。
3. 5类UTP的最大传输距离
答案:100米
解释:
•
超5类(Cat5e)和6类(Cat6)UTP的极限距离均为100米(信号衰减限制)。
4. 网桥的工作原理
答案:学习、泛洪、转发、过滤
解释:
1. 学习:记录源MAC地址与端口的映射。
2. 泛洪:若目的MAC未知,向所有端口(除接收口)广播。
3. 转发:若目的MAC已知,仅发送到对应端口。
4. 过滤:不转发同一网段内的帧(基于MAC表)。
5. 三种视频格式
答案:MP4
、AVI
、MOV
(或其他合理格式)
解释:
•
常见格式:MP4(H.264编码)、AVI(未压缩)、MOV(Apple)、MKV(封装格式)。
6. 万维网(WWW)的三大组成部分
答案:资源(HTML)、URL、HTTP
解释:
1. 资源:网页内容(HTML/CSS/JS文件)。
2. URL:统一资源定位符(如https://example.com
)。
3. HTTP:超文本传输协议(用于请求和响应)。
7. 三种动态获取IP地址的方法
答案:DHCP、RARP、BOOTP
解释:
1. DHCP(主流):动态分配IP、子网掩码、网关等。
2. RARP:通过MAC地址获取IP(已淘汰,被DHCP取代)。
3. BOOTP:DHCP的前身,功能较简单。
8. IPv6头部特有字段
答案:流标签(Flow Label)
解释:
• 作用:标识同一流量的分组(如视频流),便于路由器进行优先级处理。
• IPv4无此功能:IPv4依赖ToS字段(服务类型),功能较弱。
总结
| 题号 | 答案 | 关键点 | | 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| 1 | 0201:4AFF:FE83:721C
| MAC→EUI-64:插入FFFE,反转U/L位 | | 2 | CSMA/CD | 半双工冲突检测机制 |
| 3 | 100米 | UTP的物理限制 | | 4 | 学习、泛洪、转发、过滤 |
网桥的四大核心功能 | | 5 | MP4/AVI/MOV | 常见视频容器格式 | | 6 |
资源、URL、HTTP | WWW的基础架构 | | 7 | DHCP/RARP/BOOTP | 动态IP分配协议
| | 8 | 流标签 | IPv6的QoS优化字段 |
判断题
1. 在OSI参考模型中,最上层是物理层。
答案:×
解释:
• OSI模型的最上层是应用层(第7层),最底层才是物理层(第1层)。
• 正确顺序:应用层→表示层→会话层→传输层→网络层→数据链路层→物理层。
2.
带宽的基本单位是bps,吞吐量的基本单位是Mbps。
答案:×
解释:
• 带宽和吞吐量的单位均为bps(比特每秒)。
• 区别:
• 带宽:理论最大速率(如100Mbps)。
• 吞吐量:实际有效传输速率(可能因拥塞、协议开销等低于带宽)。
3.
一个IPv4地址表示193.168.125.0/30,其中30表示主机的位数。
答案:×
解释:
• /30
表示网络前缀占30位,剩余2位为主机位(\(32-30=2\))。
• 可用主机数:\(2^2 - 2 = 2\)(去掉全0和全1地址)。
4. 在TCP段头中,窗口数的大小由发送方决定。
答案:×
解释:
•
窗口字段由接收方通过ACK报文动态通知发送方,表示接收缓冲区剩余空间。
• 发送方需根据窗口值调整发送速率(流量控制)。
5. PPP的两种认证方式中,CHAP比PAP更安全。
答案:√
解释:
• PAP:密码明文传输,易被窃听。
• CHAP:通过挑战-响应机制和哈希加密,防止重放攻击。
6. POP3和IMAP都是最后的投递协议。
答案:√
解释:
•
POP3和IMAP均用于从邮件服务器下载邮件到客户端,属于邮件访问协议(非传输协议如SMTP)。
• 区别:
• POP3:下载后默认删除服务器邮件。
• IMAP:同步管理服务器邮件。
7.
BGP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,但是克服了路由自环问题。
答案:√
解释:
•
BGP是路径矢量协议(距离矢量协议的改进),通过AS路径属性(记录经过的AS号)避免环路。
• 传统距离矢量协议(如RIP)可能产生环路。
8. IPv6分组头部的域比IPv4分组头部的域多。
答案:×
解释:
•
IPv6头部更简化(固定40字节,仅8个字段),而IPv4头部至少20字节(含可选字段)。
• IPv6将部分功能移至扩展头(如分片、安全选项)。
9.
通过光纤的光没有衰减,所以数据可以传输得很远。
答案:×
解释:
•
光纤传输仍有衰减(因材料吸收、弯曲损耗等),需通过中继器或放大器延长距离。
• 单模光纤典型传输距离:数十至上百公里(依赖光功率和波长)。
10.
在信道的利用率方面,回退n帧比选择性重传更有效。
答案:×
解释:
• 选择性重传(Selective Repeat)仅重传错误帧,效率更高。
• 回退n帧(Go-Back-N)需重传错误帧及后续所有帧,信道利用率较低。
总结
| 题号 | 答案 | 关键修正点 | | ---- | 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 1 | × | OSI最上层是应用层 | | 2 | × | 带宽和吞吐量单位均为bps | | 3 |
× | /30表示网络位30,主机位2 | | 4 | × | 窗口大小由接收方决定 | | 5 | √
| CHAP通过挑战-响应更安全 | | 6 | √ | POP3/IMAP是邮件访问协议 | | 7 | √
| BGP通过AS路径防环 | | 8 | × | IPv6头部更简化 | | 9 | × |
光纤有衰减,需中继 | | 10 | × | 选择性重传效率更高 |
注:
• 光纤传输需考虑衰减和色散,实际距离受硬件和信号处理技术限制。
• 回退n帧的缺点是重复传输正确帧,而选择性重传是ARQ协议中的高效方案。
选择题
1. PSTN(公共交换电话网)的组成部分
选项:
A. 本地回路、交换局、干线
B. 电话、交换局
C. 本地回路、端局、中央交换局
D. 电话、端局、干线
答案:A
解释:
• PSTN三大核心组件:
- 本地回路(Local Loop):用户电话到交换局的线路(双绞线)。
- 交换局(Central Office, CO):负责本地呼叫路由。
- 干线(Trunk):连接不同交换局的高容量线路(如光纤)。
• 排除法:
• B/D缺少“干线”,C的“端局”和“中央交换局”属于交换局的具体分类,非标准术语。
2. 现代电话系统的核心与时间间隔
选项:
A. Codec/4000
B. PCM/4000
C. PCM/8000
D. PCM/125
答案:D
解释:
• PCM(脉冲编码调制)是数字电话的核心技术。
• 时间间隔:采样率为8 kHz(每秒8000次),因此时间间隔为:
$ = 125 $
• 关键点:所有数字电话系统的时间基准均为125 μsec的倍数。
3. 关于RFCs(Request For Comments)的正确描述
选项:
A. 是互联网标准
B. 是一种在线的技术报告,任何人都可以下载
C. 是建议的标准
D. 仅仅是标准草案
答案:B
解释:
• RFCs本质:
• 是互联网技术文档的统称,包含协议标准、实验报告、最佳实践等。
• 开放性:任何人都可提交或下载(非所有RFC都是标准)。
• 排除法:
• A错误:仅部分RFC成为标准(如RFC 791是IPv4标准)。
• C/D错误:RFC涵盖范围远超“建议”或“草案”。
4. RIP(路由信息协议)的度量标准
选项:
A. 跳数
B. 带宽
C. 负载
D. 延迟
答案:A
解释:
• RIP特性:
• 使用跳数(Hop Count)作为唯一度量,最大跳数为15(16表示不可达)。
• 简单但忽略带宽、延迟等因素(OSPF等协议支持复杂度量)。
5. 增大冲突域的网络设备
选项:
A. 路由器
B. 集线器
C. 网桥
D. 交换机
答案:B
解释:
• 冲突域:同一物理网段内竞争带宽的设备集合。
• 设备作用:
• 集线器(Hub):所有端口共享带宽,扩大冲突域。
• 交换机/网桥:隔离冲突域(每个端口独立冲突域)。
• 路由器:隔离广播域和冲突域。
6. 本地广播地址
选项:
A. 127.255.255.255
B. 255.255.255.255
C. 164.0.0.0
D. 127.0.0.0
答案:B
解释:
•
本地广播地址:255.255.255.255
,表示向当前子网内所有主机发送数据。
• 特殊地址:
•
127.x.x.x
:环回地址(如127.0.0.1
),不用于广播。
• 164.0.0.0
:普通单播地址。
7. D类地址的缺省网关
选项:
A. 255.0.0.0
B. 255.255.0.0
C. 255.255.255.0
D. None
答案:D
解释:
•
D类地址:范围224.0.0.0
~239.255.255.255
,用于组播(Multicast)。
• 组播特性:
• 无传统“网关”概念,数据通过组播路由协议(如PIM)转发。
• 选项A/B/C是A/B/C类地址的子网掩码,与D类无关。
8. 合法的IP地址
选项:
A. 1.255.255.2
B. 127.2.3.5
C. 225.23.200.9
D. 192.240.150.255
答案:D
解释:
• 合法IP规则:
• 每个字节范围:0~255
(但全0/全1地址有特殊用途)。
• 排除以下非法地址:
◦ `0.x.x.x`:保留。
◦ `127.x.x.x`:环回地址(如B选项)。
◦ `224.0.0.0`~`239.255.255.255`:D类组播地址(如C选项)。
• 正确选项:
•
D选项192.240.150.255
是C类地址的广播地址(若子网掩码为255.255.255.0
),但仍属合法IP格式。
9.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
选项:
A. 星型拓扑、环型拓扑
B. 总线拓扑、环型拓扑
C. 星型拓扑、总线拓扑
D. 总线拓扑、星型拓扑
答案:C
解释:
• 物理拓扑:现代以太网多为星型(设备通过交换机集中连接)。
• 逻辑拓扑:仍为总线型(所有设备共享同一通信介质,通过CSMA/CD竞争)。
• 历史背景:早期以太网物理拓扑为总线型(同轴电缆),逻辑拓扑亦为总线型。
10. OSPF的度量标准
选项:
A. 跳数
B. 带宽
C. 负载
D. 延迟
答案:B
解释:
• OSPF度量(Cost):基于链路带宽,公式为:
$ =
$
• 默认参考带宽为100 Mbps(如100M链路Cost=1,10M链路Cost=10)。
• 与其他协议对比:
• RIP:跳数。
• EIGRP:综合带宽、延迟、负载等(但OSPF仅用带宽)。
11.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
选项:
A. 路径选择
B. 转发
C. 代理ARP
D. A 和B
答案:D
解释:
• 核心功能:
- 路径选择(Routing):根据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(如通过RIP、OSPF等协议)。
- 转发(Forwarding):将数据包从输入接口转发到输出接口。
• 代理ARP:是特殊场景下的辅助功能(如解决子网间ARP请求),非主要功能。
12. 抗电磁干扰的传输介质
选项:
A. 光纤
B. 同轴电缆
C. 屏蔽双绞线
D. 非屏蔽双绞线
答案:A
解释:
• 光纤:通过光信号传输,完全不受电磁干扰(EMI)。
• 其他选项:
• 同轴电缆:金属屏蔽层可减少干扰,但仍可能受影响。
• 屏蔽双绞线(STP):比非屏蔽双绞线(UTP)抗干扰强,但不如光纤彻底。
13. 网络层协议
选项:
A. IP、TCP 和UDP
B. ARP、IP 和UDP
C. FTP、TELNET 和SMTP
D. IP、ARP 和ICMP
答案:D
解释:
• 网络层协议:
• IP:核心路由协议。
• ARP: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(属于网络层)。
• ICMP:用于传递控制消息(如Ping)。
• 排除法:
• TCP/UDP:传输层协议(A/B错误)。
• FTP/TELNET/SMTP:应用层协议(C错误)。
简答题
主机A向主机B发送数据的完整通信流程
1. 初始状态 • 假设条件:
• 主机A和B位于不同子网(通过路由器R1和R2连接)。
• 主机A已知主机B的IP地址(如通过DNS解析),但不知其MAC地址。
• 主机A已配置默认网关为R1的E0接口。
2. 通信流程详解
(1)主机A发起ARP请求 1. 应用层生成数据: • 主机A的应用层生成要发送的数据(如HTTP请求)。
传输层封装: • 使用TCP/UDP协议封装,添加源端口和目的端口。
网络层封装: • 添加源IP(A的IP)和目的IP(B的IP)。
数据链路层处理: • 发现目的IP(B)不在同一子网,需发送给默认网关R1。
• ARP请求:主机A广播询问R1的E0接口MAC地址(若ARP缓存中无记录)。
◦ ARP报文:
Who has <R1-E0-IP>? Tell <A-IP>
。
(2)R1代理ARP响应 1. R1响应ARP: • R1的E0接口收到ARP请求,回复其MAC地址(代理ARP功能)。
•
ARP响应:<R1-E0-IP> is at <R1-E0-MAC>
。
- 主机A完成封装: • 数据链路层以R1的E0接口MAC为目的MAC,A的MAC为源MAC,封装帧。
(3)主机A发送数据帧 • 帧结构:
• 目的MAC:R1-E0-MAC
• 源MAC:A-MAC
• 目的IP:B-IP
• 源IP:A-IP
• 通过物理层发送到R1的E0接口。
(4)R1处理并转发 1. R1解封装: • 数据链路层检查目的MAC(R1-E0-MAC),确认接收。
• 网络层提取目的IP(B-IP),查找路由表。
路由决策: • 发现目的IP属于R2连接的子网,下一跳为R2的接口(如S0)。
重新封装: • 新帧结构:
◦ 目的MAC:R2-S0-MAC(通过ARP或已知)
◦ 源MAC:R1-S0-MAC
◦ IP头部不变(目的IP仍为B-IP,源IP仍为A-IP)。
• 通过R1的S0接口发送到R2。
(5)R2处理并转发 1. R2解封装: • 数据链路层检查目的MAC(R2-S0-MAC),确认接收。
• 网络层确认目的IP(B-IP)属于其直连子网。
ARP查询(若需要): • R2通过ARP获取主机B的MAC地址。
最终封装: • 新帧结构:
◦ 目的MAC:B-MAC
◦ 源MAC:R2-E0-MAC
◦ IP头部不变。
• 通过R2的E0接口发送到主机B。
(6)主机B接收并解封装 1. 数据链路层处理: • 检查目的MAC(B-MAC),确认接收。
网络层处理: • 检查目的IP(B-IP),确认接收。
传输层处理: • 根据端口号交付给对应应用层进程(如Web服务器)。
应用层处理: • 解析数据内容(如HTTP请求),生成响应。
3. 关键点总结 | 步骤 | 操作 | 协议/设备 | 数据变化 | | ---- | 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| 1 | 主机A发起ARP请求 | ARP | 目的MAC = FF:FF:FF:FF:FF:FF | | 2 | R1代理ARP响应 | ARP | 主机A获知R1-E0-MAC | | 3 | 主机A发送数据至R1 | Ethernet | 目的MAC = R1-E0-MAC | | 4 | R1路由并转发至R2 | IP Routing | 目的MAC更新为R2-S0-MAC | | 5 | R2转发至主机B | Ethernet | 目的MAC = B-MAC | | 6 | 主机B解封装 | TCP/UDP | 交付给应用层 |
简答题
TCP 数据段的最大载荷值是65495 字节,为什么? 解答要点: ①TCP数据段必须封装进IP分组的载荷域中,而IP分组的载荷域最大为65,515字节 ②TCP数据段的最小(基本)段头长度是20字节,所以TCP数据段的载荷域最多为:65515-20, 只有65,495字节 ③TCP中净载荷为:65535-20-20
分析题
1. 子网规划与地址分配(8分)
(1)子网划分方案 •
原始地址:222.201.176.0/24
(C类地址,256个IP)。
• 需求分析:
• 子公司A:3个子网(15、25、30台PC)→ 需至少30个IP/子网。
• 子公司B:3个子网(10、20、30台PC)→ 需至少30个IP/子网。
• 划分子网:
• 从主机位借3位,创建 \(2^3 = 8\) 个子网,每个子网 \(2^5 - 2 = 30\) 个可用IP。
• 子网掩码:255.255.255.224
(即/27
)。
(2)子网分配表 | 子网编号 | 网络地址 | 可用IP范围 |
广播地址 | 用途 |
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
| No.1 | 222.201.176.0 | 不可用(全0网络) | 222.201.176.31 | 保留
|
| No.2 | 222.201.176.32 | 222.201.176.33 - 222.201.176.62 |
222.201.176.63 | 子公司A-Subnet1(15台) |
| No.3 | 222.201.176.64 | 222.201.176.65 - 222.201.176.94 |
222.201.176.95 | 子公司A-Subnet2(25台) |
| No.4 | 222.201.176.96 | 222.201.176.97 - 222.201.176.126 |
222.201.176.127 | 子公司A-Subnet3(30台) |
| No.5 | 222.201.176.128 | 222.201.176.129 - 222.201.176.158 |
222.201.176.159 | 子公司B-Subnet4(10台) |
| No.6 | 222.201.176.160 | 222.201.176.161 - 222.201.176.190 |
222.201.176.191 | 子公司B-Subnet5(20台) |
| No.7 | 222.201.176.192 | 222.201.176.193 - 222.201.176.222 |
222.201.176.223 | 子公司B-Subnet6(30台) |
2. 路由器接口IP与静态路由配置(5分)
(1)接口IP分配 • R1(子公司A):
• E0:222.201.176.33
(Subnet1网关)
• E1:222.201.176.65
(Subnet2网关)
• E2:222.201.176.97
(Subnet3网关)
• S0:10.0.0.1
(路由器间链路)
• R2(子公司B):
• E0:222.201.176.129
(Subnet4网关)
• E1:222.201.176.161
(Subnet5网关)
• E2:222.201.176.193
(Subnet6网关)
• S0:10.0.0.2
(路由器间链路)
(2)静态路由配置 • R1配置:
1
2
3ip route 222.201.176.128 255.255.255.224 10.0.0.2 # 指向子公司B-Subnet4
ip route 222.201.176.160 255.255.255.224 10.0.0.2 # 指向子公司B-Subnet5
ip route 222.201.176.192 255.255.255.224 10.0.0.2 # 指向子公司B-Subnet6
• R2配置:
1
2
3ip route 222.201.176.32 255.255.255.224 10.0.0.1 # 指向子公司A-Subnet1
ip route 222.201.176.64 255.255.255.224 10.0.0.1 # 指向子公司A-Subnet2
ip route 222.201.176.96 255.255.255.224 10.0.0.1 # 指向子公司A-Subnet3
3. OSPF协议与链路代价(7分)
(1)R1-R2链路代价计算 • OSPF代价公式:
$ =
$ • 默认参考带宽:\(100
\text{Mbps}\)
• 链路带宽:56 kbps
• 计算:
$ =
$
(2)OSPF邻居建立过程
- Down:初始状态,未发现邻居。
- Init:R1发送Hello报文,R2收到但未确认。
- Two-way:R2回复Hello,确认双向通信(选举DR/BDR)。
- Exstart:协商主从路由器,交换DBD(数据库描述)报文。
- Exchange:同步链路状态数据库(LSDB)。
- Loading:请求并接收完整的LSA(链路状态通告)。
- Full Adjacency:LSDB同步完成,建立全毗邻关系。
总结 1.
子网规划:借3位主机位,创建8个/27
子网,每个子网30个IP。
2. 静态路由:通过手动配置实现跨子公司通信。
3. OSPF:
• 56 kbps链路的Cost为1786。
• 邻居建立需经历7个状态,最终同步网络拓扑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