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算机网络试卷分析

填空题

1. 问题:以太网的特点是其具有 _______ 型物理拓扑, ____________ 型逻辑拓扑,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。 答案:星/扩展星、总线型、CSMA/CD 解释:以太网的物理拓扑通常是星型或扩展星型,逻辑拓扑采用总线型,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 CSMA/CD(载波侦听多路访问/碰撞检测)。

2. 问题:UDP 定义了一种在传输层实现 ______________ 的传输方式,采用UDP 的应用层协议,其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,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实现。 答案:无连接、应用层 解释:UDP 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,意味着它不建立连接,而是直接发送数据。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可以在应用层进行实现。

3. 问题:MAC 地址的高24 位代表 。 答案:某一生产厂商的标识 解释:MAC 地址的前24位是由IEEE分配给设备生产厂商的标识符,通常用于区分不同厂商的设备。

4. 问题:192.168.26.87 是一个 地址。 答案:私有地址 解释:192.168.26.87 属于私有IP地址范围(192.168.0.0 - 192.168.255.255),一般用于局域网内。

5. 问题:第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UTP 的最大传输距离是 米。 答案:100 米 解释:第五类非屏蔽双绞线(Cat 5e)的最大传输距离通常为100米,适用于局域网连接。

6. 问题:全部码字中的海明距离是指 。 答案:任意两个码字之间海明距离的最大值 解释:海明距离是指两个码字在对应位上不同的位数。海明距离越大,编码的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越强。

7. 问题:IPv4 报文头中的TTL 值的作用是: 。 答案:一个递减的计数器,防止报文在网络中永远留存。 解释:TTL(生存时间)字段在IPv4报文头中,它随着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递减1,用来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。

8. 问题:一般来说,路由选择协议主要分为距离矢量和 选择协议两种。 答案:链路状态路由 解释:路由选择协议通常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,它们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性能特点。

9. 问题:对等通信(虚拟通信)的含义是: 。 答案:参考模型的任意一层收到的数据和发出方对等层上发出的数据一样。 解释:对等通信是指两台计算机之间,网络模型中的对等层能够实现透明通信,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保持一致。

10. 问题:分隙 ALOHA 协议比纯ALOHA 协议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 。 答案:发送行为必须在时隙起始处,避免了在时隙中途冲突,提高了成功发送的概率或降低了冲突的危险。 解释:分隙 ALOHA 协议通过将传输时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时间段(时隙),使得发送行为必须在时隙的起始处进行,从而减少了冲突发生的概率。

判断题

1. 问题:TCP 适用于组播和广播通信方式,而UDP 只适用于单播。 答案:× 解释:UDP 同样支持组播和广播通信方式,因此并不只是单播。TCP 主要用于点对点的可靠连接,UDP 可以用于单播、组播甚至广播。

2. 问题: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都能够提供可靠的分组传输服务。 答案:× 解释: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在于可靠性。电路交换在通信期间建立一个持续的连接,并保证可靠性;而分组交换通过将数据分成多个包进行传输,可能会出现丢包和乱序,因此不一定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。

3. 问题:PPP 中的Pap 认证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认证方式。 答案:× 解释:PPP(点对点协议)中的 PAP(密码认证协议)认证方式相对不安全,因为它是通过明文传输密码的,容易受到攻击。相比之下,CHAP(挑战握手认证协议)更安全。

4. 问题:OSI 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分组流控制、差错控制等。 答案:× 解释: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帧的封装、流量控制、差错检测和纠正等。它并不直接处理“分组”,而是处理“帧”。分组是网络层的处理对象。

5. 问题:交换机是目前常用的二层设备,具有智能帧过滤功能。 答案:√ 解释: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(第二层)的网络设备,能够根据MAC地址进行智能的帧转发和过滤。

6. 问题:应用层的网络应用程序分为直接网络应用和间接网络应用两类。 答案:√ 解释:应用层的网络应用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应用(如网页浏览、文件传输)和间接网络应用(如电子邮件、FTP)两类,间接应用通常依赖于其他协议的支持。

7. 问题:RIP 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,现在仍然广泛使用,适合于大型网络。 答案:× 解释:RIP(路由信息协议)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算法,虽然曾经广泛使用,但由于其扩展性差和收敛速度慢,现在在大型网络中不再广泛使用。现代网络通常使用OSPF等链路状态路由协议。

8. 问题:缺省网关起着代理 ARP 的功能。 答案:√ 解释:缺省网关(默认网关)在本地网络和远程网络之间起到桥梁作用。当设备无法通过ARP直接访问目标IP时,数据会被发送到默认网关,网关负责将数据转发到适当的目标。

9. 问题:IPv6 地址具有80 位,目前看来取之不尽。 答案:× 解释:IPv6 地址实际上是128位,而不是80位。IPv6的地址空间非常庞大,确实几乎是“取之不尽”,但不是80位。

10. 问题:如果一个应用的可靠性传输考虑得很周全,一般来说,UDP 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 答案:× 解释:尽管UDP本身不提供可靠性和流量控制,但它的低延迟和较小开销使得它在需要高效、实时传输的应用中(如视频流、VoIP等)仍然非常有用。因此,即使应用层已经实现了可靠性,UDP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。

选择题

1. 问题:下列哪一项描述了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概念和作用? 答案:D.A 和 C 解释: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通过将网络功能分组到不同的层中,从而保持网络的灵活性,并使得网络的修改和扩展更加容易。这样做可以确保每层功能的清晰划分,从而实现更好的管理和改进。

2. 问题:传输的波特率等于________。 答案:B.每秒钟可能发生的信号变换的次数 解释:波特率指的是每秒钟信号变化的次数,它代表了信号的变化速率,而不是每秒传输的比特数量。

3. 问题:假定一条线路每1/16 秒采样一次,每个可能的信号变化都运载3比特的信息。问传输速率是每秒多少个比特? 答案:D.48bps 解释:每1/16秒采样一次,每秒钟会采样16次,每次采样能传输3比特信息,所以传输速率为16 × 3 = 48bps。

4. 问题:在下列几组协议中,哪一组属于网络层协议? 答案:D.ICMP 和 IP 解释:ICMP(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)和IP(Internet Protocol)都是网络层协议,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传输控制。

5. 问题:RFC 是下列哪一个英文短语的缩写? 答案:B.Request for Comment 解释:RFC(Request for Comments)是互联网标准化文档的一个系列,提出新的技术建议或协议,并通过社区讨论和评论来进行改进。

6. 问题:下列哪一组协议属于TCP/IP的应用层协议? 答案:C.TELNET、SMTP 和 SNMP 解释:TELNET、SMTP(电子邮件协议)和SNMP(简单网络管理协议)都属于TCP/IP模型的应用层协议,提供特定的网络服务和应用功能。

7. 问题:CSMA/CD 是一种 ________ 方式的改进型。 答案:C.1持续CSMA 解释:CSMA/CD(载波侦听多路访问/碰撞检测)是基于“持续CSMA”方式的一种改进型,它允许设备在发送数据前侦听信道是否空闲,同时进行碰撞检测。

CSMA/CD(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)是一种用于以太网的协议,用来确保多个设备可以共享同一通信信道而不发生冲突。为了理解它的工作原理,我们需要先了解“持续CSMA”是什么。

  • 持续CSMA(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):这种方式的基本原理是,设备在发送数据之前会监听信道(也就是载波侦听),如果信道空闲,就可以开始发送数据。如果信道正在被其他设备占用,设备就会等到信道空闲再发送。这是“侦听”部分的工作。
  • CSMA/CD的改进:在“持续CSMA”的基础上,CSMA/CD增加了“碰撞检测”功能。当设备开始发送数据时,它会同时监测信号。如果发生碰撞(即两个设备在同一时间发送数据,导致信号冲突),设备会立即停止发送,并发送一个特殊的“碰撞信号”通知网络上的其他设备。然后,它们会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再重新发送数据,从而减少碰撞的概率。

总结起来,CSMA/CD就是在“持续CSMA”基础上增加了碰撞检测功能,使得网络能够在发生碰撞时迅速恢复,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。

8. 问题:普通没有质量控制的IP网采用的是 _______ 的服务方式,其特点是 ________。 答案:A.尽力而为 / 先到先服务 解释:IP协议是一种“尽力而为”的服务方式,即尽力传输数据但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。在传输过程中,数据包按照先到先服务的方式进行处理。

9. 问题:在网络层, ________ 的传输方式一般来说需要信令支持,而 ________ 的传输方式在每一个数据分组中需要携带目的地的地址。 答案:C.面向连接 / 非面向连接 解释: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(如TCP)通常需要信令来建立连接并确保数据可靠传输。而非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(如UDP)则每个数据分组都需要包含目的地址信息,以便数据能够正确路由。

10. 问题:在局域网中,通常采用 ________ 传输技术。在广域网中,通常需要采用 ________传输技术。 答案:C.广播型 / 点到点型 解释:局域网通常使用广播型传输技术,即数据可以广播到网络中的所有设备。而广域网则通常使用点到点型传输技术,即数据通过专用连接点对点传输。

11. 问题:ARP 协议是一种地址解析协议,用于根据主机的 ________ 确定主机的 ________ 。 答案:A.IP 地址 / 物理地址 解释:ARP(地址解析协议)用于通过IP地址查询和确定对应的物理地址(MAC地址)。

12. 问题:计算机网络的机械和电气特性等主要在其 ________ 中描述。 答案:C.物理层 解释:物理层负责定义网络中传输介质的机械和电气特性,包括电压、频率、传输介质类型等。

13. 问题:IP 网的网络层可利用 ________ 协议来探测网络设备是否工作和报告IP 包在传输过程中 的出错。 答案:C.ICMP 解释:ICMP(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)用于发送错误报告和网络探测,如ping命令就是基于ICMP协议。

14. 问题:DHCP 主要用于 ______ 向有关 ______ 获取有关IP 地址、子网掩码等配置信息。 答案:B.客户端 / 服务器 解释:DHCP(动态主机配置协议)允许客户端自动向DHCP服务器请求IP地址及其他网络配置。

15. 问题:与IPv4 协议相比,IPv6 协议定义的IP 包的基本包头 ________ ,________。 答案:A.域的数目减少 / 但长度增加 解释:IPv6的包头相较于IPv4,减少了很多可选字段,简化了包头的处理,但包头长度更大。

16. 问题:所谓网络服务质量(QoS)的参数主要是指 ________等。 答案:D.A、B 和C 解释:网络服务质量(QoS)通常包括带宽、丢包率、延迟和延时变化等参数,这些都会影响网络性能。

17. 问题:TCP 传输的建立需要 ________ 次握手过程,其中双方TCP 包中初始的发送顺序号是 _______ 的。 答案:C.3 / 随机 解释:TCP建立连接时使用三次握手过程,且每一方的初始发送序列号是随机生成的。

18. 问题:在常用的Repeater(中继器)、Bridge(网桥)和Router(路由器)等网络设备中,________ 具有链路层数据帧的过滤功能,________ 具有IP 包的过滤功能,而 ________ 仅具有信号的增强功能。 答案:A.Bridge / Router / Repeater 解释:网桥(Bridge)工作在数据链路层,具有过滤数据帧的功能;路由器(Router)工作在网络层,具有过滤IP包的功能;中继器(Repeater)工作在物理层,主要用于信号增强。

19. 问题:Internet 中的路由信息协议RIP 是基于 ________ ,而路由协议OSPF 是基于 ________。 答案:B.距离向量法 / 最短通路法和扩散法 解释:RIP(路由信息协议)使用距离向量算法,基于跳数来计算路由;OSPF(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)使用最短通路算法,基于链路状态进行路由计算。

20. 问题:一般来说,在IP 网的传输层中,与UDP 协议相比,TCP 协议具有 ________。 答案:D.较低的传输效率和较高的可靠性 解释: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,提供可靠的传输和错误检测,因此较为安全可靠,但相比UDP,它的传输效率较低,因为需要更多的控制信息和传输确认。

21. 问题:在 ________ 的数据单元的包头中,确认序号是本站期待下一次接收的数据中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。 答案:B.TCP 解释:在TCP协议的数据包头中,确认序号用于指示接收方期待接收的下一个字节的编号,这是TCP连接可靠性的重要保证。

22. 问题:在基于TCP/IP 协议的网络中,应用层主要以客户端 / 服务器的方式工作,其中发起通信的一方称为 ________ 。所谓的“熟知端口”一般位于 ________ 一侧。 答案:A.客户端 / 服务器 解释:在TCP/IP网络中,客户端是发起通信的一方,服务器通常会监听固定端口(熟知端口),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。

23. 问题:以太网的代号“10BASE-T”具有 ________ 三方面的含义。 答案:D.速率为10Mbps、基带传输和采用双绞线 解释:“10BASE-T”表示网络传输速率为10Mbps,采用基带传输技术,且使用的是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。

24. 问题:________ 主要解决源主机和目的主机间发送与接收速率的适配问题。 答案:A.流量控制 解释:流量控制是为了确保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会超过接收方的接收能力,从而避免丢包和数据溢出。

25. 问题:________ 是IPv6 协议包头中特有的参数。 答案:B.流标签 解释:IPv6协议中的“流标签”(Flow Label)字段用于标识数据包属于同一数据流,以便进行流量管理和优化。它是IPv6包头中特有的参数。

简答题

1. 10Mb/s 网络中令牌桶控制的主机发送数据

(1)问主机能以10Mb/s全速发送数据的最大可能的时间是多少?

答案:最大时间 TmaxT_{} 为 2.5 秒。

解释: 在令牌桶中,令牌以速率 ρ=2 Mb/s= 2 , 填充,桶的容量是 S=20 MbS = 20 , 。当令牌桶满时,主机可以以10Mb/s的速率全速发送数据。为了计算全速发送数据的最大时间,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最大时间:

Tmax=SC−ρT_{} =

其中,C=10 Mb/sC = 10 , 为信道速率,ρ=2 Mb/s= 2 , 为令牌填充速率,S=20 MbS = 20 , 为令牌桶的容量。

代入数值:

Tmax=20 Mb10 Mb/s−2 Mb/s=208=2.5 秒T_{} = = = 2.5 ,

因此,主机可以全速发送数据的最大时间为 2.5 秒

(2)问主机能以10Mb/s全速发送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是多少?

答案:最大数据量 VmaxV_{} 为 25 Mb。

解释: 在最大时间 Tmax=2.5 秒T_{} = 2.5 , 内,主机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量为:

Vmax=Tmax×C=2.5 秒×10 Mb/s=25 MbV_{} = T_{} C = 2.5 , , = 25 ,

因此,主机能以10Mb/s全速发送数据的最大数据量为 25Mb


2. TCP连接建立的过程(配图说明)

答案: TCP连接的建立采用三次握手过程,具体步骤如下:

  1.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SYN包,请求建立连接,包中包含一个随机生成的初始序列号 ISNISN。
  2. 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SYN包,发送一个SYN-ACK包,表示同意连接,并将其自己的初始序列号(ISN)回传给客户端。
  3. 客户端响应服务器的SYN-ACK包,发送一个确认(ACK)包,确认接收服务器的SYN包,连接建立完成。

图示:

1
2
3
4
5
6
7
8
9
客户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服务器
| |
|--- SYN (Seq=ISN) ------------->|
| |
|<-- SYN-ACK (Seq=ISN_S, Ack=ISN+1)|
| |
|--- ACK (Seq=ISN+1, Ack=ISN_S+1)->|
| |
连接建立成功

3. CDMA中的站点芯片序列和数据分析

问题: 给定四个站点的芯片序列,如何表示这些站点的双极型芯片序列?并且当某个站点接收到芯片序列时,如何判断哪些站点发送了数据以及它们发送的数据是什么?

答案: 给定的四个站点的芯片序列如下:

  • A: 00011011
  • B: 00101110
  • C: 01011100
  • D: 01000010

双极型芯片序列表示:

  1. A: 00011011 → (+1, -1) 对应的双极型表示为: (-1, -1, -1, +1, +1, -1, +1, +1)
  2. B: 00101110 → (+1, -1, +1, -1, +1, -1, +1, -1)
  3. C: 01011100 → (+1, +1, -1, +1, +1, -1, -1, -1)
  4. D: 01000010 → (+1, +1, -1, -1, -1, +1, -1, +1)

然后,当站点接收到一个芯片序列(如: -1 +1 -3 +1 -1 -3 +1 +1),我们使用每个站点的芯片序列进行匹配,计算每个站点的相关性。假设接收到的芯片序列是 -1 +1 -3 +1 -1 -3 +1 +1,则:

  • S.A = (1 - 1 + 3 + 1 - 1 + 3 + 1 + 1) / 8 = 1
  • S.B = (1 - 1 - 3 - 1 - 1 - 3 + 1 - 1) / 8 = -1
  • S.C = (1 + 1 + 3 + 1 - 1 - 3 - 1 - 1) / 8 = 0
  • S.D = (1 + 1 + 3 - 1 + 1 + 3 - 1 + 1) / 8 = 1

因此,发送的数据站点是 AD


4. 海明码错误纠正

问题: 假设采用偶校验的海明码来进行单个错误的纠错编码,针对码字10101111,求出最少需要的检验位数,并给出编码后的码字。

答案最少需要的检验位数:r=4r = 4

解释: 对于一个 8 位数据码字,假设需要添加 rr 个检验位。根据海明码的公式,数据位数 mm 和检验位数 rr 需要满足 m+r+1≤2rm + r + 1 ^r。

给定数据码字长度为 m=8m = 8,使用海明码公式来求检验位数 rr:

8+r+1≤2r8 + r + 1 ^r

解得 r=4r = 4。

编码后的码字: 将原数据码字 1010111110101111 插入检验位后,得到编码后的码字为 101001001111


5. OSPF工作过程

问题: 请描述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(OSPF)的工作过程,包括主要的OSPF报文。

答案: 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包含以下五种报文类型:

  1. Hello报文:用于建立邻居关系并交换状态信息。
  2. DBD(数据库描述符)报文:用于交换路由数据库的简要信息。
  3. LSR(链路状态请求)报文:用于请求邻居发送特定的链路状态更新信息。
  4. LSU(链路状态更新)报文:用于交换链路状态更新。
  5. LSA(链路状态应答)报文:用于确认LSU报文。

OSPF路由器的状态变化顺序:

  • 初始状态
  • 双向状态
  • 准启动状态
  • 交换状态
  • 装载状态
  • 全毗邻状态

6. IPv4保留地址空间

问题: 请归纳出IPv4的保留地址空间有哪些?

答案: IPv4的保留地址空间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部分:

  • D类地址:224.0.0.0 - 239.255.255.255(用于组播通信)
  • E类地址:240.0.0.0 - 255.255.255.255(实验性地址,保留给未来使用)
  • 广播地址和网络地址:例如 0.0.0.0(网络地址),255.255.255.255(广播地址)
  • 私人地址空间
    • 10.0.0.0 - 10.255.255.255
    • 172.16.0.0 - 172.31.255.255
    • 192.168.0.0 - 192.168.255.255
  • 127.0.0.0 - 127.255.255.255:用于回环(localhost)。

综合题

给定一个网络拓扑结构,其中链路旁边的数字代表链路的成本(代价),请使用最短路径法求解从节点A到所有其它节点的最短路由,并绘制A的汇集树(最小生成树),同时制作A的路由表,至少包括目标节点、下一站、代价等主要表项。请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。

image-20250428131545118
image-202504281315451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