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08真题计算机网络篇

选择题

问题 33:

在 TCP/IP 体系结构中,直接为 ICMP 提供服务的协议是( )。

A. PPP B. IP C. UDP D. TCP

答案: B. IP

解释: ICMP(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)是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,它是建立在 IP 协议之上的协议,用于发送控制消息并报告数据包传输的状态。IP 协议直接为 ICMP 提供服务,而 ICMP 本身并不依赖于 TCP 或 UDP 这样的传输层协议。

  • A. PPP(点对点协议)是数据链路层协议,主要用于在两个点之间传输数据,与 ICMP 无关。
  • B. IP 是网络层协议,直接为 ICMP 提供服务,ICMP 运行在 IP 层上。
  • C. UDP 是传输层协议,它提供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,与 ICMP 不相关。
  • D. TCP 是传输层协议,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,不用于 ICMP。

问题 34:

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,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( )。

A. 机械特性 B. 功能特性 C. 过程特性 D. 电气特性

答案: C. 过程特性

解释: 在物理层,过程特性定义了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事件顺序,包括信号线的工作顺序和时序,确保比特流能够顺利地在物理媒体上传输。

  • A. 机械特性 关注接口的物理外观和结构,如接线器的形状、尺寸和排列等,通常与数据传输的顺序无关。
  • B. 功能特性 规定了信号的来源和功能,如数据线、控制线的定义,但不涉及具体事件的顺序。
  • C. 过程特性 是关于如何通过信号线传输二进制比特流的操作过程,描述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时序。
  • D. 电气特性 描述的是信号电压的范围和强度,与数据传输的顺序无关。

问题 35: 以太网的 MAC 协议提供的是( )。

A. 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B. 无连接可靠服务 C. 有连接不可靠服务 D. 有连接可靠服务

答案: A. 无连接不可靠服务

解释: 以太网的 MAC(媒体访问控制)协议是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。它的服务特点如下:

  • 无连接(Connectionless): 以太网在发送数据帧时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,发送方直接将数据帧发送到网络上。
  • 不可靠(Unreliable): 以太网不保证数据帧的可靠传输。如果数据在传输中丢失、损坏或冲突,MAC 层不会负责重传,这需要上层协议如 TCP 来处理。

因此,以太网 MAC 协议提供的是 无连接不可靠服务


问题 36: 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 N 帧协议 (GBN) 传输数据,数据传输速率为 16 kbps,单向传播时延为 270 ms,数据帧长度范围是 128~512 字节,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。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,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( )。

A. 5 B. 4 C. 3 D. 2

答案: B. 4

解释: 为了使 GBN 协议下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,需要在一个**往返时延周期(RTT)**内将发送窗口填满。计算步骤如下:

  1. 传播时延(单向)τ = 270 ms, 所以往返时延为 2τ = 540 ms。

  2. 帧发送时延(以最短帧计算)

    • 最短帧:128 字节 = 128 × 8 = 1024 bit
    • 发送速率:16 kbps = 16,000 bit/s
    • 所以发送一个帧的时间:t₁ = 1024 / 16000 = 64 ms
  3. 一个往返周期内能发送的帧数: T = 2τ + 2t₁ = 540 + 128 = 668 ms 可发送帧数为:T / t₁ ≈ 668 / 64 ≈ 10.4 帧,向上取整为 11。

  4. GBN 协议中,发送窗口大小 WT 满足: WT ≤ 2ⁿ − 1

    要求 WT ≥ 11,则有:2ⁿ − 1 ≥ 11 解得:n ≥ 4

因此,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 4 位。

问题 37: 下列关于 IP 路由器功能的描述中,正确的是( )。

I. 运行路由协议,设置路由表 II. 监测到拥塞时,合理丢弃 IP 分组 III. 对收到的 IP 分组头进行差错校验,确保传输的 IP 分组不丢失 IV. 根据收到的 IP 分组的目的 IP 地址,将其转发到合适的输出线路上

A. 仅 III、IV B. 仅 I、II、III C. 仅 I、II、IV D. I、II、III、IV

答案: C. 仅 I、II、IV

解释:

  • I 正确: 路由器会运行动态路由协议(如 OSPF、RIP、BGP 等)来设置和更新路由表,这是其核心功能之一。
  • II 正确: 当网络发生拥塞时,路由器可采用策略(如 RED 随机早期检测)来丢弃一些 IP 分组,以减缓流量,避免整体性能下降。
  • III 错误: 路由器确实会对 IP 分组的首部进行差错校验,但它不会确保数据分组不丢失,这是传输层(如 TCP)的职责。网络层(即 IP)提供的是不可靠服务,即尽力而为传输,不能保证数据不丢失。
  • IV 正确: 路由器根据 IP 分组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,将其转发到合适的下一跳或出口接口。

因此,只有 I、II、IV 正确,选 C。


问题 38: ARP 协议的功能是( )。

A. 根据 IP 地址查询 MAC 地址 B. 根据 MAC 地址查询 IP 地址 C. 根据域名查询 IP 地址 D. 根据 IP 地址查询域名

答案: A. 根据 IP 地址查询 MAC 地址

解释: ARP(地址解析协议,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)是 TCP/IP 协议族中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接口协议,主要用于:

  • 在局域网内通过 IP 地址获取目标主机的 MAC 地址,从而能正确封装数据链路层帧。

其对应关系如下:

  • A 正确: ARP 用于根据 IP 地址查询 MAC 地址。
  • B 错误: 根据 MAC 地址查询 IP 地址是 RARP(反向地址解析协议)的功能,现已基本被 DHCP 替代。
  • C 错误: 根据域名查询 IP 地址是 DNS(域名系统)的功能。
  • D 错误: 根据 IP 地址查询域名属于反向 DNS 查询,也是 DNS 系统的一部分。

所以正确选项是 A。


问题 39: 某主机的 IP 地址为 180.80.77.55,子网掩码为 255.255.252.0。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,则目的地址可以是( )。

A. 180.80.76.0 B. 180.80.76.255 C. 180.80.77.255 D. 180.80.79.255

答案: D. 180.80.79.255

解释:

  • 子网掩码 255.255.252.0 转换为二进制是: 11111111.11111111.11111100.00000000,即前 22 位为网络号,后 10 位为主机号。
  • 主机 IP 地址 是 180.80.77.55,转为二进制后与掩码按位与,得到 子网地址: → 180.80.76.0/22
  • 子网内的广播地址是:主机位全部为 1。将后 10 位主机位设为 1,得: → 广播地址为 180.80.79.255

所以向子网广播的目的地址是 D. 180.80.79.255


问题 40: 若用户1与用户2之间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,则图中 ①、②、③ 阶段分别使用的应用层协议可以是:

A. SMTP、SMTP、SMTP B. POP3、SMTP、POP3 C. POP3、SMTP、SMTP D. SMTP、SMTP、POP3

答案: D. SMTP、SMTP、POP3

img

解释:

  • SMTP(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) 是发送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。
  • POP3(Post Office Protocol v3) 是接收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。

分析阶段:

  • ① 用户1将邮件发给自己的邮件服务器 → 使用 SMTP
  • ② 发件人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到收件人邮件服务器 → 使用 SMTP
  • ③ 用户2从邮件服务器取邮件 → 使用 POP3(或 IMAP,但 POP3 更常见)

所以正确选项为 D. SMTP、SMTP、POP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