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08真题计算机网络篇

选择题

题目 33

通过 POP3 协议接收邮件时,使用的传输层服务类型是( )。

A.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B.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C. 有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D. 有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


解答:

POP3(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,邮局协议第 3 版)是用于接收电子邮件的标准协议。当使用邮件客户端从邮件服务器下载邮件时,通常会使用 POP3 协议。

POP3 协议在传输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,因此采用的是有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。为了确保邮件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输,POP3 依赖 TCP 协议,TCP 是一种有连接可靠的传输协议。

  • TCP 提供的是有连接且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,而 UDP 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。

因此,正确答案是 D,有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。

题目 35

主机甲通过 128 kbps 卫星链路,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,链路单向传播延迟为 250 ms,帧长为 1000 字节。不考虑确认帧的开销,为使链路利用率不小于 80%,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是( )。

A. 3 B. 4 C. 7 D. 8


解答:

步骤 1:计算帧传输时间

  • 帧长 = 1000 字节 = 1000 × 8 = 8000 位
  • 信道带宽 = 128 kbps = 128 × 10³ 位/秒

帧传输时间 \(t_1\) = 帧长 / 信道带宽 \(t_1 = \frac{8000 \text{ 位}}{128 \times 10^3 \text{ 位/秒}} = 62.5 \text{ ms}\)

步骤 2:计算传播延迟

传播延迟 \(\tau = 250 \text{ ms}\)

步骤 3:计算一个周期的总时间

一个周期 \(T\) = 发送数据帧的时间 + 传播延迟 + 确认帧的时间 + 传播延迟

由于确认帧的传输时间可以忽略,确认帧的传播时间与数据帧相同,因此: \(T = t_1 + \tau + t_2 + \tau = 62.5 \text{ ms} + 250 \text{ ms} + 0 + 250 \text{ ms} = 562.5 \text{ ms}\)

步骤 4:计算链路利用率

链路利用率 \(U\) = 发送数据帧时间 / 一个周期 为了使链路利用率不小于 80%,有: \(U = \frac{W_T \cdot t_1}{T} \geq 80\%\) \(W_T \cdot t_1 \geq 0.8 \cdot T\) \(W_T \geq \frac{0.8 \cdot T}{t_1} = \frac{0.8 \cdot 562.5}{62.5} = 7.2\)

因此,发送窗口大小 \(W_T\) 至少为 8。

步骤 5:计算帧序号比特数

根据后退 N 帧协议,发送窗口大小 \(W_T\) 满足: \(1 < W_T \leq 2^n - 1\) 其中 \(n\) 是帧序号的比特数。解得: \(2^n - 1 \geq 8\) \(2^n \geq 9\) 因此,最小的 \(n\) 为 4。

答案: B (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是 4)


题目 36

下列关于 CSMA/CD 协议的叙述中,错误的是( )。

A. 边发送数据帧,边检测是否发生冲突 B. 适用于无线网络,以实现无线链路共享 C. 需要根据网络跨距和数据传输速率限定最小帧长 D. 当信号传播延迟趋近 0 时,信道利用率趋近 100%


解答:

A. 正确: CSMA/CD 协议的基本原理是“边发送数据,边检测是否发生冲突”。

B. 错误: CSMA/CD 是有线网络中使用的协议,尤其是在以太网中。无线网络使用的是 CSMA/CA(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)协议,而非 CSMA/CD。

C. 正确: CSMA/CD 协议要求最小帧长,最小帧长需要根据网络跨距和数据传输速率来限定,确保冲突检测的有效性。

D. 正确: 当信号传播延迟趋近于 0 时,冲突的时间也会趋近于 0,信道的最大利用率接近 100%。

答案: B (错误的是 CSMA/CD 适用于无线网络,以实现无线链路共享)


题目 37

下列关于交换机的叙述中,正确的是( )。

A. 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 B. 通过交换机互连的一组工作站构成一个冲突域 C. 交换机每个端口所连网络构成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D. 以太网交换机可实现采用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互联


解答:

A. 正确: 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,能够连接多个局域网并提供更高效的数据交换。

B. 错误: 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,每个交换机端口连接的设备位于独立的冲突域中。冲突只发生在同一端口上的设备之间。

C. 错误: 交换机无法隔离广播域。广播域是指能够接收到相同广播帧的所有设备,而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工作,它无法分割广播域。广播域通常由路由器来隔离。

D. 错误: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(Layer 2),只能在同一网络层协议(如以太网)下进行交换。路由器才是可以连接不同网络层协议的设备。

答案: A (正确的是 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)


题目 38

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表所示:

目的网络 下一跳 接口
169.96.40.0/23 176.1.1.1 S1
169.96.40.0/25 176.2.2.2 S2
169.96.40.0/27 176.3.3.3 S3
0.0.0.0/0 176.4.4.4 S4

若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 169.96.40.5 的IP分组,则转发该IP分组的接口是( )。

A. S1 B. S2 C. S3 D. S4


解答:

  1. 查找匹配的网络 目的 IP 地址为 169.96.40.5,首先将其转换为二进制:

    • 169.96.40.5 的二进制表示为: 169 → 10101001 96 → 01100000 40 → 00101000 5 → 00000101 所以,169.96.40.5 的二进制表示为: 10101001.01100000.00101000.00000101
  2. 判断每个路由表条目的网络范围

    • 169.96.40.0/23:网络前缀为 169.96.40.0,掩码为 /23,前 23 位与 IP 地址匹配。 前 23 位: 10101001.01100000.00101000 匹配,IP 地址 169.96.40.5 在此范围内。

    • 169.96.40.0/25:网络前缀为 169.96.40.0,掩码为 /25,前 25 位与 IP 地址匹配。 前 25 位: 10101001.01100000.00101000.0 匹配,IP 地址 169.96.40.5 也在此范围内。

    • 169.96.40.0/27:网络前缀为 169.96.40.0,掩码为 /27,前 27 位与 IP 地址匹配。 前 27 位: 10101001.01100000.00101000.000 匹配,IP 地址 169.96.40.5 也在此范围内。

  3. 最长前缀匹配 根据最长前缀匹配原则,选择与目的地址匹配的网络中前缀最长的条目。

    • /23 匹配前 23 位
    • /25 匹配前 25 位
    • /27 匹配前 27 位

    因为 169.96.40.5 在 169.96.40.0/27 网络中匹配得最精确(最长的前缀),所以选择 /27 网络进行转发。

  4. 转发接口 匹配的接口是 S3,对应于 169.96.40.0/27 的网络。

答案: C (转发接口是 S3)


举一反三

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表所示:

目的网络 下一跳 接口
169.96.40.0/23 176.1.1.1 S1
169.96.40.0/25 176.2.2.2 S2
169.96.40.0/27 176.3.3.3 S3
0.0.0.0/0 176.4.4.4 S4

若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 169.96.42.5 的IP分组,则转发该IP分组的接口是( )。

A. S1 B. S2 C. S3 D. S4


解答:

  1. 查找匹配的网络 目的 IP 地址为 169.96.42.5,首先将其转换为二进制:

    • 169 → 10101001
    • 96 → 01100000
    • 42 → 00101010
    • 5 → 00000101 所以,169.96.42.5 的二进制表示为: 10101001.01100000.00101010.00000101
  2. 判断每个路由表条目的网络范围

    • 169.96.40.0/23:网络前缀为 169.96.40.0,掩码为 /23,前 23 位与 IP 地址匹配。 前 23 位: 10101001.01100000.00101010 不匹配,因为与 169.96.40.0 不同。

    • 169.96.40.0/25:网络前缀为 169.96.40.0,掩码为 /25,前 25 位与 IP 地址匹配。 前 25 位: 10101001.01100000.00101010.0 不匹配,169.96.42.5 不在此范围内。

    • 169.96.40.0/27:网络前缀为 169.96.40.0,掩码为 /27,前 27 位与 IP 地址匹配。 前 27 位: 10101001.01100000.00101010.000 不匹配,169.96.42.5 不在此范围内。

  3. 默认路由 因为没有找到匹配的路由条目,使用默认路由 0.0.0.0/0,下一跳是 176.4.4.4,接口为 S4

答案: D (转发接口是 S4)


题目 39

主机甲和主机乙新建一个TCP连接,甲的拥塞控制初始阈值为32 KB,甲向乙始终以MSS=1 KB大小的段发送数据,并一直有数据发送;乙为该连接分配16 KB接收缓存,并对每个数据段进行确认,忽略段传输延迟。若乙收到的数据全部存入缓存,不被取走,则甲从连接建立成功时刻起,未发生超时的情况下,经过4个RTT后,甲的发送窗口是( )。

A. 1 KB B. 8 KB C. 16 KB D. 32 KB


解答:

  1. 理解发送窗口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 swnd 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:

    • 拥塞窗口 cwnd:控制网络的拥塞程度,动态变化。
    • 接收窗口 rwnd:接收方的缓冲区大小。

    发送窗口是 swnd = min(cwnd, rwnd),即 swnd 受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的限制。

  2. 接收窗口的限制 乙的接收窗口 rwnd 初始时为 16 KB,且由于乙没有取走数据,这个接收窗口会逐渐缩小。

  3. 慢开始算法 初始时,拥塞窗口 cwnd 设置为 1 KB,慢开始算法会让拥塞窗口在每个RTT结束后翻倍,直到达到阈值。

  4. 每个RTT的变化过程:

    • 第 1 RTT:初始时,cwnd = 1 KBrwn = 16 KB,发送窗口 swnd = min(cwnd, rwnd) = min(1 KB, 16 KB) = 1 KB。发送 1 KB 后,接收窗口更新为 rwnd = 16 KB - 1 KB = 15 KBcwnd 翻倍至 2 KB。
    • 第 2 RTT:发送 2 KB 后,rwnd = 15 KB - 2 KB = 13 KBcwnd 翻倍至 4 KB,swnd = min(4 KB, 13 KB) = 4 KB
    • 第 3 RTT:发送 4 KB 后,rwnd = 13 KB - 4 KB = 9 KBcwnd 翻倍至 8 KB,swnd = min(8 KB, 9 KB) = 8 KB
    • 第 4 RTT:发送 8 KB 后,rwnd = 9 KB - 8 KB = 1 KBcwnd 翻倍至 16 KB,swnd = min(16 KB, 1 KB) = 1 KB
  5. 结论 在第4个RTT结束时,甲的发送窗口 swnd = 1 KB,因为接收窗口 rwnd 只有 1 KB。

答案: A (发送窗口为 1 KB)


总结:

  • 答案: A (发送窗口为 1 KB)

题目 40

某浏览器发出的HTTP请求报文如下:

1
2
3
4
GET /index.html HTTP/1.1
Host: www.test.edu.cn
Connection: close
Cookie: 123456

下列叙述中,错误的是:

A. 该浏览器请求浏览index.html B. index.html存放在 www.test.edu.cn 上 C. 该浏览器请求使用持续连接 D. 该浏览器曾经浏览过 www.test.edu.cn


解答:

  1. 分析HTTP请求报文 请求报文的结构包括请求方法、请求的资源、协议版本及头字段。
    • 请求行GET /index.html HTTP/1.1 表示请求浏览 /index.html 页面,协议版本为 HTTP/1.1。
    • HostHost: www.test.edu.cn 表明请求的目标主机是 www.test.edu.cn,即 index.html 存放在该主机上。
    • ConnectionConnection: close 表示该请求使用短连接,连接将在响应后关闭。
    • CookieCookie: 123456 表明浏览器曾经访问过该主机,并且存储了一个名为 123456 的cookie。
  2. 逐项分析选项:
    • A. 该浏览器请求浏览 index.html 正确。请求行中的 GET /index.html 表示浏览器请求 index.html 页面。
    • B. index.html 存放在 www.test.edu.cn 正确。请求头中的 Host: www.test.edu.cn 指明了页面存放在该主机上。
    • C. 该浏览器请求使用持续连接 错误。请求头中明确指定了 Connection: close,表示请求使用的是短连接,而不是持续连接。
    • D. 该浏览器曾经浏览过 www.test.edu.cn 正确。请求头中的 Cookie: 123456 表明浏览器曾经访问过 www.test.edu.cn 并存储了一个名为 123456 的cookie。

结论:

答案: C(该浏览器请求使用持续连接) 这是错误的,因为请求头中明确指定了 Connection: close,表示请求使用的是短连接,而非持续连接。

网络拓补

img

题目 47

某网络拓扑如题47图所示,其中路由器内网接口、DHCP服务器、WWW服务器与主机1均采用静态IP地址配置,相关地址信息见图中标注;主机2~主机N通过DHCP服务器动态获取IP地址等配置信息。


(1) DHCP服务器可为主机2~主机N动态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围是什么?主机2使用DHCP协议获取IP地址的过程中,发送的封装DHCP Discover报文的IP分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?

解答:

  • 最大动态分配范围: 题目给出,网络地址是 111.123.15.0/24,路由器、DHCP服务器、WWW服务器和主机1的IP地址分别为 111.123.15.1111.123.15.2111.123.15.3111.123.15.4。 在 111.123.15.0/24 的网络中,主机号占8位,网络地址 111.123.15.0 和广播地址 111.123.15.255 不可分配,同时前面已分配的 4 个IP地址也不可使用。 因此,剩余的可分配范围是:
    • 最小可分配地址:111.123.15.5
    • 最大可分配地址:111.123.15.254 所以,DHCP服务器可为主机2到主机N动态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围是 111.123.15.5~111.123.15.254
  • DHCP Discover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: 在主机2通过DHCP获取IP地址的过程中,DHCP Discover报文的源IP地址是 0.0.0.0,因为此时主机2尚未获得IP地址。 目的IP地址是 255.255.255.255,即广播地址,用于确保所有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都能够接收到该报文。 因此,主机2发送的封装DHCP Discover报文的IP分组的源IP地址是 0.0.0.0,目的IP地址是 255.255.255.255

(2) 若主机2的ARP表为空,则该主机访问Internet时,发出的第一个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?封装主机2发往Internet的IP分组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?

解答:

  • 第一个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: 由于主机2的ARP表为空,它首先需要通过ARP协议解析默认网关的MAC地址(通常是连接到互联网的路由器)。 主机2会发送ARP请求,ARP请求的目的MAC地址是广播地址 ff:ff:ff:ff:ff:ff,因为该请求需要在局域网内广播,所有设备都能接收到。 所以,主机2发出的第一个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 ff:ff:ff:ff:ff:ff
  • 封装IP分组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: 一旦主机2通过ARP获得了默认网关(假设为 111.123.15.1)的MAC地址(为 00-al-al-al-al-al),它将使用该MAC地址来封装向互联网发送的IP分组。 所以,封装主机2发往Internet的IP分组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 00-al-al-al-al-al

(3) 若主机1的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分别配置为255.255.255.0和111.123.15.2,则该主机是否能访问WWW服务器?是否能访问Internet?请说明理由。

解答:

  • 访问WWW服务器: 主机1的IP地址为 111.123.15.4,子网掩码为 255.255.255.0,即 111.123.15.0/24 子网。 WWW服务器的IP地址为 111.123.15.3,也在 111.123.15.0/24 子网内。 因此,主机1能够直接访问WWW服务器,因为它们在同一个局域网内,通信不需要经过默认网关。
  • 访问Internet: 主机1的默认网关配置为 111.123.15.2,但是正确的默认网关应该是 111.123.15.1(路由器内网接口的IP地址)。由于主机1的默认网关配置错误,它发出的IP分组将会被发送到错误的默认网关 111.123.15.2,而不是正确的网关 111.123.15.1。 由于错误的默认网关,主机1不能正确地访问Internet。

总结:

  1. 最大动态分配范围111.123.15.5~111.123.15.254 DHCP Discover源IP和目的IP0.0.0.0255.255.255.255
  2. 第一个以太网帧目的MAC地址ff:ff:ff:ff:ff:ff 封装IP分组的目的MAC地址00-al-al-al-al-al
  3. 主机1访问WWW服务器:可以访问 主机1访问Internet:不能访问,因默认网关配置错误